酒泉道路交通里程長、風險隱患多一直是最不托底的地方,特別是高速公路信息化設施不足、極端天氣下的長距離擁堵等問題突出,向科技要警力成為破局關鍵。今年以來,酒泉公安深度拓展“無人機+”應用場景,在高速公路布建6處“機場三”,統籌配發的各類型“無人機”,累計開展實戰應用1200余架次,監測路網車流600余次、處置擁堵警情73次,交通違法智能識別率提升40%,初步形成“空天地”一體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。
一、著力構建多維度指揮體系,推動警力調度科學化。依托無人機“全景視角、快速響應”優勢,建立“空勘快處”機制,搭建“無人機+5G+AI”智能技術平臺,通過無人機搭載多光譜攝像頭、熱成像儀等設備,對重點路段、交通樞紐進行三維建模,實時回傳車流密度、事故點位等數據至指揮中心,全域感知交通態勢。應用AI算法自動識別違停占道、異常擁堵等交通事件,智能研判處置,響應效率提升60%。在春運保暢等重要節點,無人機編隊對高速公路實施分時段巡航,動態調整34個分流點警力部署,精準調度車輛通行,擁堵里程同比下降40%。
二、著力打造全天候巡控網絡,推動巡查處置常態化。建立“固定航線+機動巡查”雙軌模式,打造“空中流動服務站”,破解傳統巡檢盲區多、效率低難題。制定20條標準巡檢航線,通過激光雷達掃描道路沉降、護欄破損等隱患,累計發現并修復問題點位120余處。依托無人機隱蔽性強特點,精準抓拍違法變道、占用應急車道等行為,輔助查處重點交通違法,助力頭盔佩戴率由63%提升至75%。聚焦事故快處、生命救援、立體滅火等應用場景,打造“1、3、5”應急響應機制(1分鐘起飛、3分鐘抵達、5分鐘處置),在高速追尾等事故中,無人機率先抵達建立空中指揮通道,配合地面警力快速完成現場處置,較傳統模式縮短40%時間。
三、著力培育復合型飛手隊伍,推動人才建設專業化。實施“雛鷹—雄鷹—金鷹”三級培養計劃,打造建設“技術+業務”雙優人才梯隊。利用市局實訓基地,聯合無人機頭部公司,累計培養持證飛手40人,初具規模體系。定期開展“紅藍對抗”演練,設置信號干擾、復雜氣象等特情處置科目,隊伍考核合格率達100%,實戰化練兵成效明顯。建立飛手星級評定制度,將飛行時長、應急處置等指標納入晉升體系,專業化認證取得較大突破。研發空中“感知、干預、震懾、排查、處突”5大技戰法,分級分類制定賦能實戰預案策略,有效破解當前交通管理工作難題。
文章轉載自:AER航空應急救援產業展